阿拉善:以法治“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
发布时间:2025-07-16 11:00 来源:阿拉善日报
日前,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涉及500余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司法实践样本。
据了解,河南某公司与内蒙古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判决生效后,作为被执行人的内蒙古某公司未及时履行付款义务。承办法官在深入了解案情后发现,被执行人并非恶意拖欠,而是因短期经营困难导致资金链紧张无法还款。如果法院机械采取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企业就会陷入更大困境,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为避免“办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双方沟通,耐心释法明理,引导双方互谅互让。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申请人自愿放弃部分款项,被执行人只需支付400余万元。这一处理方式既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为被执行企业争取了生存空间,实现了双方企业的共赢。
近年来,我盟聚焦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以制度创新、司法护航、执法监督、法律服务为核心,构建起“四位一体”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体系,将法治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制度创新方面,盟检察分院与盟工商联创新构建“司法+工商联”协同服务体系,通过组织企业参观司法机关、开展专题法律讲座、召开问需座谈会等形式,推动司法服务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同时,全面梳理行政执法权责,编制公布全盟310个行政执法主体清单,35个部门完成行政执法和涉企检查“两张清单”编制工作。依托“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今年以来已开展24次联合检查,覆盖222家企业,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减少了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对企业的干扰。
在柔性执法方面,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为涉企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五优先”机制(即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近3年累计审结涉企案件10520件,执结涉企案件3852件,帮助800余家企业执行到位资金18.43亿元,有力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阿拉善左旗检察院创新普法形式,将庭审现场变为警示教育课堂,组织企业代表观摩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庭审,以“身边案”警示“身边人”;高新区公安分局推行“护航警官”制度,设立78个警企联防工作室,构建“服务、防控、打击”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成功化解涉企矛盾纠纷33起,为企业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执法监督提质方面,我盟构建“监督+整改”闭环执法监督体系,面向社会选聘255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设立29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通过“伴随式”监督、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累计梳理乱检查、执法不规范等问题46个。针对发现问题,及时制发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执法监督督办函,形成问题发现、交办、整改、反馈的完整链条,有效规范了涉企行政执法行为。
在精准助企纾困方面,我盟着力打造“全链条、零距离”法律服务体系。公证机构推出9项减证便民措施,实现84项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累计办理涉企公证105件;全盟律师行业组建“助企公益法律咨询”志愿服务团,与111家企业签订法律服务协议,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28场;额济纳旗司法局成立“口岸枫桥调解队”,创新推行“五时工作法”(即随时、及时、适时、限时、延时),自2023年2月成立以来,累计调解纠纷125起,涉案金额达4766万元,为企业节省诉讼成本约400万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通过一系列法治“硬举措”,我盟正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让企业安心投资、专心创业、舒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