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县跻身自治区科技创新一类旗县区的“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2025-07-22 17:57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
从田间地头的“蔬菜实验室”到产业园里的“科技孵化器”,从政策工具箱里的“真金白银”到人才队伍中的“智囊团”——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草原南麓勾勒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
2023年,和林格尔县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题成功入选,成为呼和浩特市首个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单位。近日,该县又成功跻身2024年度自治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一类旗县区。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一个个科技扎根大地、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实践。
田间长出“科技苗”:从试验站里捧出“金招牌”
“这颗青花菜球径均匀、紧实饱满,亩产比传统品种提高 20%,地头价每斤高出 1.5 元!”在和林格尔县内蒙古冷凉蔬菜试验站成果转化的田间,种植户高云生捧着刚采收的青花菜喜笑颜开。2023 年,和林格尔县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牵手”共建的这个试验站,如今已成为当地蔬菜产业的 “科技引擎”。
这个由5个国家级顶尖育种团队与3位自治区知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成功培育出南瓜、甘蓝、胡萝卜、西兰花等一系列国产化冷凉蔬菜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带来“控肥增效”的种植密码,还通过研究制定化肥减量增效指标,让每亩地化肥用量减少15%,产量反而提升10%;更让“冷凉蔬菜”成了响当当的品牌。2024年,“聚智和林‘蔬’写盛乐新章”交流活动上,来自全国的专家为当地蔬菜产业把脉,现场签约的3个合作项目预计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2000万元。
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蒙古冷凉蔬菜试验站试验示范田
在试验站的青花菜种植示范区,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专家团队培育的新品种正迎来丰收。“我们通过‘控肥增效’技术模式,让青花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12%,农药残留趋近于零。”试验站特聘专家庞琢介绍,该技术已在呼和浩特周边推广2000多亩,带动农户每亩增收近3000 元。而这样的 “科技成果”,正是试验站成立两年来的常态:成功打造“冷凉蔬菜”专家服务品牌,构建5大类蔬菜栽培技术标准,培育出的高品质蔬菜已走进北京、上海等20 多个城市的商超。
试验站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形成了“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园区+企业+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以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示范基地,展示优良品种和核心技术。同时,联合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冷凉蔬菜主产区,推动遴选出的优质国产化蔬菜新品种小田变大田,今年引导周边农民种植贝贝南瓜、胡萝卜、甘蓝、白菜等新品种500多亩,目标成果转化达到8000亩以上。
政策搭台引活水:创新生态里的“乘法效应”
“研发投入强度1.43%,全市第三;2024 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 5.84 亿元,同比增长 24.26%;高新技术企业 53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64 家……”在和林格尔县科技局的“创新数据看板”上,一组组跳动的数字见证着政策赋能的力量。
“政策不仅要‘纸上有’,更要‘落到地’。”和林格尔县科技局负责人峰琴介绍,从2022年出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搭建制度框架,到2024年《创新驱动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年)》精准发力,当地构建起“基础支撑+产业发展+人才集聚+乡村振兴”的全链条政策体系。2024 年,全县财政科技支出达1.0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2.92%,真金白银地投入让创新主体吃下“定心丸”。
蒙牛乳业六期工厂生产线正加速运转
在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牛乳深加工技术" 正加速转化。“多亏了‘揭榜挂帅’项目支持,我们的项目入围了工信部揭榜名单,获得研发资金500万元。”企业项目负责人母智深说,这项技术能让牛奶中的活性蛋白保留率提升30%,产品已打入京津冀市场。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也入选自治区2024年科技“突围”工程。目前,全县已承接自治区、市科技“突围”重大专项15项,40多个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生根,创新“势能”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动能”。
人才智囊聚活力:从“智力输入”到“创新裂变”
“108名技术经纪人、43.02件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1.37 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 这组数据背后,是和林格尔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实践。
去年的“聚智和林‘蔬’写盛乐新章”交流活动上,中国农科院的专家们与当地种植户围坐田间,一场“技术问诊”让20多个种植难题当场破解。这样的“智力对接”并非偶然:依托中国农科院、中科院等“国家队”资源,和林格尔县组建起21个创新联合体,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累计获得各级人才专项资金2820万元。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
在冷凉蔬菜试验站,“传帮带”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跟着内蒙古农业大学李斐教授的团队学了半年,现在我也能看懂土壤检测报告了!”当地种植大户刘霄霆说,通过试验站的“田间课堂”,他不仅掌握了有机肥料替代技术,还带动周边10 户农户搞起标准化种植。如今,试验站已成为人才“孵化器”,累计培训技术骨干500余人,形成“专家带团队、团队带农户”的梯队培养模式。
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更让创新者有底气。近年来,当地开展专利执法专项行动10次,构建从申请到维权的闭环服务。“创新有保障,转化有渠道,在这里搞科研心里踏实!”这是入驻企业对和林格尔县创新生态的共同评价。
从“试验田”里的品种创新到“产业园”里的技术突围,从政策红利到人才红利,和林格尔县以科技创新为钥,打开了县域发展的新空间。跻身自治区县域科技创新一类旗县区,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书写着“科技兴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