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融合 共推产业新升级
发布时间:2025-10-28 23:00 来源:亚洲博彩平台排名外国专家局(科技合作处) 通辽市科技局
“以前通辽的企业在煤化工、新能源、农业等领域遇到技术瓶颈,得去北京找专家、引技术,不仅成本高,周期也长。现在有了北京化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通辽分中心,在家门口就能用上高校的新技术和高端人才,解决产业发展的难题!”北京化工大学技术转移分中心负责人孔祥群感慨道。
在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的推动下,通辽市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融合新模式,携手北京化工大学成立技术转移中心通辽分中心。中心自2024年5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与人才优势,推动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迅速落地转化,助力产业焕发新活力,为通辽市科技“突围”工程的实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锚定产业需求
让前沿科技变为现实生产力
为助力通辽市产业转型升级,精准锚定通辽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需求,“链接”顶尖科技与一线生产,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与人才优势,中心组织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10余位专家教授走进企业,开展技术“把脉”,从车间生产中精准识别痛点难点,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改进工艺、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这一发展路径下,中心运营一年来成功晋升为“蒙科聚”自治区级协同创新平台,先后举办三场科技成果发布会,发布涵盖盐碱地改良、医用高分子材料、二氧化碳储能等前沿领域的先进适宜科技成果10项,截至目前,已有5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并与企业签订科技型企业产学研合作协议,为“科技落地”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
“谷氨酸连续中和反应器技术开发”、“生活垃圾热解气生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联产技术”、农业生态型旗县低碳指标体系研究等项目在中心推动下,不仅切实解决企业的具体技术难题,更为通辽产业绿色转型开辟新路径,充分证明“需求导向、科技赋能”模式的实际成效。

构建区域创新生态
让创新火种持续培育新动能
为系统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中心积极引导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落地通辽,成功推动“内蒙古千航方宇科技有限公司”在通辽注册成立,精准布局低空经济与无人机应用这一新兴领域。同时,联合蓝海盛和实业共建“现代农业创新技术中心”,以“无人机+大数据”技术为核心,深度融合智慧农业、草原巡护、电力巡检等多个具体场景,将前沿技术切实转化为产业新动能。
为保障创新动能的持续“燃烧”,中心依托自身及孵化企业的技术平台,与通辽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院校共建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组织开展无人机操作、智能制造等技术培训,为本土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队伍,实现“产业引入”与“人才孵化”的良性循环,为区域创新生态的持续繁荣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营造创新产业雨林
让科技成果变为丰硕成果
“科研企业核心优势在于技术研发,而非亲自投身于并不擅长的经营、管理和融资等事务。”孔祥群说,成果转化绝不等于科学家去开公司,其核心在于构建高效的协同生态,让专业的人各司其职。”
为此,通辽市科技局通过“科技助企行动”等系列活动,主动担当起“专业服务者”的角色。通过举办多场精准对接会,为科研企业与市场需求之间搭建起高效转化的“金桥”,解决实验室的尖端成果能够精准对接到生产一线面临的实际问题。
从成果发布、精准对接到项目落地和产业提升的全链条服务生态中,市场开拓与资本运作交由专业平台完成实现,科研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从而全面激活区域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北京化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通辽分中心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校地合作模式在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中的重要作用。未来,通辽市将持续深化与北京化工大学的战略协作,通过持续拓展技术辐射范围,进一步推动机器人、新材料等前沿技术在通辽重点产业的规模化应用,以更多新技术、新成果为通辽产业升级提供支撑,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