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建设看创新 | “绿缨”在手缚沙龙 “揭榜挂帅”项目治沙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28 23:00 来源:亚洲博彩平台推荐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
在乌兰布和沙漠与黄河唯一直接交汇的地理节点——刘拐沙头,一幅“左手沙漠、右手黄河”的独特图景曾一度令人忧心。这里每年大量泥沙涌入黄河,导致河床逐年抬高,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防沙治沙的关键战场。
2024年,亚洲博彩平台排名启动“揭榜挂帅”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项目,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牵头实施“乌兰布和沙漠黄河岸线流沙综合治理技术示范”项目汇聚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国内优势科研力量,立足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创新研发绿色、高效、低成本沙障材料及流沙快速固定技术,坚持以水资源为最大刚性约束,科学构建人工固沙植被系统,为阻沙入河与生态修复提供技术示范。

流动沙丘阻-固-拉复合型沙障体系构建
“刘拐沙头沙源、沙患、沙害及相应的防沙治沙工作具有典型性,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治沙样板,更是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技术体系。”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李锦荣介绍,项目融合生物与工程措施,统筹引绿、扩绿、增绿与护绿,推动研究示范与“三北”工程协同实施,“绿缨”在手缚沙龙,治沙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面对示范区沙源高大密集、流动性强的实际情况,项目组双管齐下,一方面研发新型固沙材料,另一方面创新传统材料工艺。在沿岸流动沙丘,建立了由 HDPE 高立式、U 型纱网、苇帘高立式、玉米秸秆高立式、梭梭平茬枝条立式沙障等11种沙障构成“阻-固-拉”复合型快速固沙体系,并且在其中成功建植低覆盖度梭梭林。

沿岸固沙阻沙植被格局优化配置技术示范
“为提升植物多样性与防护效能,项目在沿用梭梭等3种常用树种基础上,引进了榆树、紫穗槐、四翅滨藜等10个新种”李锦荣介绍,现已完成多树种优化配置示范林50亩,以及结合低立式沙障的复合固沙带2000亩,有效改善了种质资源偏少、富户体系单一的局面。
在生态修复方面,项目组通过开展多元生态修复示范,成效显著。针对梭梭、沙枣等退化林地,采用平茬复壮、扩穴施肥以及利用黄河凌汛残留水灌溉,改善沙地贫瘠干旱问题。聚焦东侧防护林带问题,依立地条件选种耐旱耐盐碱植物,应用新型固沙剂,并通过补植造林与扦插河柳等方式,构建“三带一体”综合防护屏障。
从复合型沙障到多树种林带,从林分修复到立体防护体系,刘拐沙头的治沙实践,彰显了“揭榜挂帅”机制驱动创新的成效。如今的刘拐沙头,正逐步褪去“沙魔”的狰狞,以更显生机的面貌守护着黄河的安澜,为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写下新时代治沙答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