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杂志刊发亚洲博彩平台排名党组书记、厅长张文韬署名文章《科技创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06 07:51 来源:《实践》杂志2025年第10期
科技创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实践
张文韬
内蒙古亚洲博彩平台排名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安排,坚决扛起科技赋能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政治任务,聚焦办好两件大事,深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推动自治区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实现新突破。2024年,内蒙古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全国排名提升4位,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产业创新等多项指标增速跻身全国前10。
一、锚定政治引领根本方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科技工作始终
全区科技系统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科技创新赋能民族团结进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根基。
坚持政治引领,把稳前进之舵。在全国较早组建由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主任的党委科技委员会,不断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增强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跨部门、跨地区、跨军地协同联动与优势科技力量统筹调配,调动各类创新力量开展“大兵团作战”,确保科技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行稳致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活创新效能。深入分析边疆地区科技创新难点堵点,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配套资金支持、科技人才、科技计划、减负赋权、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容错免责等7大领域政策,细化平台培育建设、企业创新发展等N个具体举措,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构建起科技创新“1+7+N”政策体系,为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奠定制度基础。启动“科技政策落地强化年”,开展“进高校、进院所、进企业、进园区、进盟市”送政策的“五进”行动,引导帮助各类创新主体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区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强化创新理念,凝聚思想共识。将学习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科普工作、科技创新活动有机结合,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大讲堂”“院士行”“三清零”行动等特色科技活动,提升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不断增强社会创新意识,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认同、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二、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全区科技系统聚焦国家所需和自治区所能,加快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物质基础。
以科技“突围”工程为引领,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新赛道。围绕落实“五大任务”要求,聚焦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事项,统筹优化布局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对标“起跑即领先”要求,集中力量布局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稀土、氢能、特色乳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以及大科学装置“7+1”点位重大任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稀土基高红外辐射材料和稀土改性保温隔热灌浆料填补国内空白,世界首台特高压混合换相换流阀彻底解决常规直流输电换相失败难题,高电导率复合膜、长寿命高性能电极等关键基础材料推动我国电解槽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全区各族群众共享产业升级红利提供了技术支撑。
大力实施创新平台“促优培育”行动,不断提升科技硬实力。积极争创国家级平台,白云鄂博稀土、特种车辆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等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先后获批建成。内蒙古能源研究院争创怀柔国家实验室内蒙古基地,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纳入国家优先布局行列。统筹布局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建设,全面起底全区25类、1116家创新平台,开展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形成了首批12类创新平台“白名单”。充分发挥平台在资源集聚、人才吸附中的作用,打通“科技创新—产业应用”的关键链路,加快构建“一重点产业一高端平台”格局,不断提升科技硬实力。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举办,参观者在包头馆了解碳纤维飞机模型。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聚焦自治区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建设“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构建起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为“主体”的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建成覆盖区内外16家分中心、34个协同机构的“一总多分飞地协同”服务网络模式,吸引近1.5万用户入驻,服务308项实验室成果走向生产线。全区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类成果达1557项,产出经济效益2307亿元,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信息链的深度耦合。
三、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社会进步,不断增进区域民生福祉
全区科技系统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人民群众身边事,科技赋能各族群众民生关切,不断夯实祖国北疆安定团结的社会基础。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围绕自治区生态安全保护领域面临的技术难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聚焦防沙治沙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启动实施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专项计划、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以科技力量守护好全区各族群众的绿水青山。在沙地(沙漠)生态系统等领域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1家,大力支持鄂尔多斯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色发展成为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鲜明底色。
强化创新实践,推动乡村振兴。聚焦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与区域发展堵点,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启动科技创新重大示范“揭榜挂帅”专项项目、农牧业与社会发展领域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支持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围绕肉羊、小麦、向日葵、农机装备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攻关。全区选派5000余名科技特派员、1000余名“三区”人才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让各族群众共享科技发展红利。
系统整合资源,加强科技人才培养。针对自治区高端人才匮乏、人才总量不足的困局,从人才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平台、项目、合作等举措,全面推进人才“引育留用”。组建自治区科技咨询委员会,邀请徐南平等21位院士专家担任咨询委员,为内蒙古提供战略咨询并参与科研创新。通过西部兼职、柔性引进等形式与中国工程院任发政、王汉中等6位院士开展深度合作。截至目前,内蒙古入选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人,入选“长江学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各类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的科技人才达73人次。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累计认定科技人才近5500人。构建“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梯次衔接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出台13条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措施,激励科研人员担当作为,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智力保障。
深化合作交流,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搞创新”,抢抓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重大战略机遇,搭建跨区域科技创新联盟。拓宽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合作面,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农科院等3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黑土粮仓”“生态草牧业”等战略性先导专项,共建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平台277家,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600余项,着力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科研共同体,擦亮内蒙古科技开放合作的“金招牌”。
(作者:亚洲博彩平台推荐党组书记、厅长)
(来源:《实践》杂志202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