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建设看创新 | “揭榜挂帅”汇智攻坚 “绿染”雅布赖山风沙口
发布时间:2025-06-23 23:48 来源:内蒙古博彩平台网址大全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
揭榜挂帅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之间的雅布赖山,就像一座孤独的城墙,阻挡着身边两大沙漠的合并。近年,雅布赖山风沙口下游地区沙漠边缘带植被退化严重,使得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更容易受到风沙侵蚀,加剧了土地沙化趋势。
雅布赖山风沙口输沙通道区位图
“雅布赖山东、西两侧形成典型的风沙输运通道,风力强劲、沙源活跃、地貌复杂,是‘三北’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治理区域之一。”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教授蒙仲举介绍,该区域呈现出“风口强、流沙厚、植被稀、生态脆”的典型特征,是阻断东西沙源互联、维护北疆生态稳定的关键节点。
2024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牵头实施的自治区“揭榜挂帅”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雅布赖山风沙口综合治理和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建设技术示范”项目,联合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亚洲博彩平台排名林业科学研究院、阿拉善右旗林业和草原工作站等单位,以“源头固沙—沿线阻沙—下游治沙”的立体协同治理理念,集成工程、生物、生态等多学科技术,探索符合区域特征的创新型治沙路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高效能的防护林草带生态屏障体系,全力突破雅布赖强风沙口极端环境下防沙治沙的技术瓶颈。
项目组在雅布赖风沙口开展组合沙障试验
项目针对风沙通道强劲的风能环境和特殊的下垫面条件,从风沙灾害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强度特征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风沙灾害成灾机制;通过测定输沙通道风动力数据,采集沙尘样本,模拟输沙路径等方式,揭示区域风动力强变异性,复原起沙与输移过程,实现了对风沙灾害过程的精准量化。同步推进实践探索,试验固-阻-输组合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沙障体现出较好的原位固沙和拦截过境风沙的效应,能够稳定干沙层,有效维持湿沙层,为植被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从灾害诊断到精准量化的生态治理实践。
在系统开展区域植物资源调查并结合凭证标本的精确鉴定基础上,研究团队已全面完成研究区维管植物名录的编制工作。依托人工梭梭林样地,开展了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模拟与动态评估;并筛选出8种适应高大流动沙丘上生长的先锋植物,其中沙冬青、沙芥、白刺等本土树种表现突出,具有较强的抗旱适应性与抗风蚀能力,成为优选培育物种。
目前,首批乡土植物已完成野外定植,成活率超 85%。项目还创新推出“沙障 + 苗木”协同培育模式,在沙障建设过程中同步植入乡土苗木,利用沙障减弱风速、稳定流沙,为苗木创造适宜生长环境,实现工程治沙与生物治沙的有机结合。

“我们已完成风沙口流动沙丘固沙任务,防风固沙林草带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蒙仲举表示,雅布赖山风沙口治理项目的稳步推进,不仅是对极端风沙区治理机制的系统性探索,更是响应国家“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科技实践典范。
前不久,项目组在雅布赖山东西两侧同步建设生态定位监测站,配备高精度风速传感器、输沙量记录仪等设备,实现对风速、风向、输沙强度等关键指标的全天候、连续自动监测。这一系统性观测网络为课题组获取长期、稳定、高频的野外数据提供了基础支撑,进一步提升了对风沙过程动态变化、沙源输运路径及其与气象变化关系的综合认知能力,为区域生态响应评估和模型验证提供了坚实数据基础。
下一步,项目组聚焦风沙源头控制与生态功能恢复协同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动区域治沙从“经验依赖”迈向“机制主导”,持续推进雅布赖山风沙口综合治理和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建设技术的应用示范,为博彩平台网址大全荒漠化综合防治与绿色发展提供成熟技术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