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沙漠的“脸”变了!
发布时间:2025-07-27 23:00 来源:草原云
日前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
种草治沙居然种出了新高度——
经过两年多硬核科技攻关
我国首次在这片沙海深处
成功实现羊草规模化种植
3600亩示范田绿得发慌
沙丘变“网红打卡地”!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格日僧苏木的科尔沁沙地腹地,羊草长势旺盛。
这可不是普通的草
它是能固沙、能喂牛羊
还能赚钱的“全能选手”
这里的羊草种植
采用的是生态固沙模式
通过规模化种植
目标是恢复草原生态
目前植被覆盖度已达到90%以上
先来看看“治沙黑科技”
如果只看羊草本身
它是我国北方乡土植物
是自然界的“固沙能手”
但结合基因育种、智能种植、数字管理
绝对是中国式“zhi沙黑科技”
示范田用的是
中科院特供耐寒抗旱羊草
再加上智能节水灌溉
根茎深入地下2米
直接给沙漠装“钢筋”
曾经风一吹就“吃土”的沙地
现在草浪高度达60公分
防风固沙效果拉满!
羊草示范田运用节水灌溉系统进行喷灌。
一次播种管30年
这草不仅命硬
粗蛋白含量高达17%-18%
是牛羊的“米其林大餐”
牧民直呼:“比种玉米香多了!”
以前治沙靠人海战术
现在靠“科技+产业”
羊草这一波操作666!
而内蒙古在沙地综合治理方面
探索了多种创新路径
除了羊草规模化种植外
还有很多模式
风光互补+生态治理+板下经济
在库布其沙漠
将新能源开发与沙地治理结合
实施风电、光伏与生态修复一体化工程
项目配套储能设施
光伏板下发展“板下经济”
实现“增绿、增能、增收”三赢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光伏园区内的一处光伏项目。
柠条产业化治沙
赤峰等地推广柠条种植
不仅用于防风固沙
还延伸产业链
加工成饲料、草颗粒等产品
带动牧民增收
机械平茬柠条。
保障性苗圃+良种繁育体系
内蒙古建成40万亩育苗基地
年产21亿株抗旱苗木
一株株柠条、梭梭、沙地云杉
为“三北”工程提供种源保障
实现“就近育苗、就近治沙”
在国营新华林场保障性苗圃,工人们正对树苗进行抹芽。
这些模式体现了
内蒙古在生态修复与
绿色经济协同发展上的创新
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
“中国方案”
当沙退绿进、牛羊肥壮
风光电板下萌发新芽——
这就是中国交给未来的答案
荒漠化治理
从来不是选择题
而是一道
用创新、产业和希望解答的
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