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带人才!70多位科学家来粤开展成果对接
发布时间:2020-11-24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目前用来检测海洋毒素的方法主要有小鼠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这些方法存在重复性差、设备昂贵以及涉及动物伦理等问题。我们利用微纳传感技术,构建LAPS芯片,实现海洋毒素的高灵敏、高重复性检测……”西安交通大学
这一幕发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对接活动(广州分会场)上。11月20-21日,由国家基金委计划局与广东省科技厅联合主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对接活动”在广东举行。此次活动根据技术领域主题设置采取“广州主会场+深圳、佛山、东莞、中山分会场”的形式联合开展,将广东省的创新需求与国家基金委的优秀成果进行对接,同时以项目带人才的方式吸引全国优秀科学家到广东创新创业。活动内容包括创新载体参观、座谈交流、政策推介、产业技术成果路演等。
在广州分会场,1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主要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先进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其中12个优秀成果进行了项目路演。
“我们希望将研究成果转化。”吴春生表示,团队前期已经研发出仪器的样机,进一步推广应用还需要推进产业化升级改造,包括仪器设备样机的性能优化和成本控制,微纳加工工艺研究等。
一进入成果对接环节,现场的高新企业、技术转移机构、投资机构立马找到心仪的研究团队,递上名片,进行深入的交流。
而在其他会场,聚焦的主题也各不同:佛山主要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东莞主要聚焦新材料、电子信息、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等;中山主要聚焦智能家电、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等。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吸引国内70多位杰出科学家来粤开展成果对接,会上实现成功签约的成果转化项目达6项。活动筛选出的优秀成果亦将通过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线上平台持续向全省企业、孵化器推荐。同时有5支省企联合基金进行了签约,基金总规模达1.615亿元。
自2006年,国家基金委与广东省联合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在原创成果产出、人才培养、产业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12月,广东省政府和国家基金委签署了广东省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标志着广东省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全面进入实施阶段。2020-2024年联合基金总投入规模达8亿元,将着力解决广东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