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抗疫、消费民生、文化扶贫,第二场“委员通道”这些问题受关注
发布时间:2020-05-25 00:00 来源:创新内蒙古
5月24日9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始之前,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如期举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继续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和首场一样,这场活动同样采取“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今年两会期间唯一一场上午举行的“委员通道”,7时左右,现场已坐满记者,直连人民大会堂的大屏幕汇聚全场目光。
抗疫复产,科技创新有实效
受疫情影响,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该如何快速破解发展困局,有效推进达产增产?两会开幕来,这无疑是最受关注的问题,首先登场的两位经济界委员就此谈了他们的看法。
他们不约而同谈到了“科技创新”,将其视为冲破困局、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秘钥”。
“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企业就稳定。”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朱建民委员代表民企发声,他表示,保产业链、保供应链就是保民营企业,保民营企业就是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除此之外,他们积极发挥自身在环氧、催化和化工过程强化方面的技术优势。针对疫情的防控,创新开发了环氧灭菌这项新技术,成功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并且开拓了一个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科技创新的回报是可喜的,朱建民介绍,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依靠疏通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依靠科技创新,他们从一季度的低谷中快速走了出来,到4月份,产量销量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5月份过半,预计利润将达到甚至超过去年的同期水平。
而对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委员来讲,科技创新不止可以为企业提质增效,更可以造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是“央企的综合技术优势”,更是“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
“采用传统的烧煤供暖会造成雾霾,都用天然气就会出现气荒,直接用电采暖的话费用又太高。”作为节能环保企业的负责人,他算了一笔取暖的经济和环保帐,结果说明,还是清洁供暖最划算。
“2015年,我们在贵阳建设了一个清洁供暖项目,就是利用河水冬暖夏凉的规律,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将穿城而过的南明河打造成绿色空调送入千家万户,可以说实现了冬天供暖、夏天供冷,而且还不会造成河水污染,为2.1万多户居民提供了服务。”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宋鑫表示,他在调研时发现,与传统的供暖方式相比,贵阳的这种清洁供暖模式可以节能30%到40%,而且用户的费用可以降低30%以上,大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而在全国,目前每年新增大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其中有1亿平方米可以采用清洁供暖。如果全部实施的话,每年可新增节约标准煤6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36万亩,既节约能源,没有污染,百姓还可以少花钱。
“最后一公里”,扶贫也有软硬招
而对于西藏山南隆子县扎日乡长贡觉曲珍委员和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一级演员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委员来说,能借委员通道的机会向全国人民传达来自边疆的脱贫好消息,是最让他们感到高兴的事。他们都身着民族服装,并且用家乡话问候了所有人,还做起家乡旅游的广告。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贡觉曲珍对基层脱贫攻坚的困难深有体会,小康村改造,基层干部负责组织群众搬迁,“干部把自己的周转房腾出来给有困难的群众住,亲自搭把手帮群众搬家,自己没有时间喝水、上厕所,也要保证临时安置点的生活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有地方上厕所。”她说,如果不做这些,“最后一公里”就没有修完,心就没有通。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通过三年的攻坚克难,她所在的乡2018年年底实现了脱贫,2019年元月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他们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12150元。“现在村里的姑娘们在学习手工编织竹器,小伙子在学着怎么当向导,也有很多人学习厨艺,开茶馆、家庭旅馆。”贡觉曲珍说。
玉克赛克则是一名“驻村书记”,因为有做演员的基础,他到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苏亚依迪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建了一个农村文艺队,文艺队虽然只有20多人,但却有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回族,是个亲如一家的“多民族大家庭”。
村里有个叫阿力木江的小伙子,被他招呼进农民文艺队,阿力木江是农民、是木工,自然对加入文艺队心里直打鼓,玉克赛克把他送去培训,“阿力木江现在变了一个人,他以前不管家里的事情,现在帮我做家务,早晨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晚上接回来,有时候还做饭。”遇到玉克赛克时,阿力木江的妻子满口感谢。
“文化扶贫是精神的扶贫”“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玉克赛克说。
“白雪变白银”,放心消费不可少
粉雪是什么?很多人听到可能一愣,但对于滑雪爱好者来说,粉雪是绝对的心头好。对于吉林省文旅厅厅长杨安娣委员来说,粉雪是“金山银山”。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吉林冰雪产业开启了新的天地。”杨安娣说,从那时起,雪不再只意味着“苦寒”、“猫冬”,更意味着冬季旅游、冰雪旅游。据她介绍,吉林人立足旅游,却又突破旅游,走出了一条以冰雪旅游为本体,以冰雪体育为基础,以冰雪文化为引领,以冰雪装备制造、冰雪商贸、冰雪交通、智慧冰雪、冰雪人才等为支撑的“3+X”的全产业链发展新路。“现在的吉林,高品质的雪场,超过百万人次的滑雪度假区,还有以冰雪为轴心的各类关联产业和新业态,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促进了冰雪市场的繁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冰雪这个‘冷资源’终于变成了‘热产业’。”杨安娣说。
她坦言,虽然今年吉林的雪尤其好,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当地只能“望雪兴叹”。对那些做好充足准备,要迎接旺季最高峰的冰雪企业来说,冲击巨大。但她依然有信心地表示:伟大的企业都是冬天的孩子;伟大的事业总是千锤百炼,历经风霜。
对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委员来说,疫情的影响同样体现在她的日常工作中——疫情期间出现的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备受关注。她幽默地一转:“刚才杨安娣委员描述的冰雪美景和白雪变白银,也离不开放心消费。”
而消费者就此进行投诉后,目前主要靠政府的“三板斧”来解决,那就是监管、执法加调解。
问题在于,目前主要还是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的“二人转”。“真正有监督权的消费者,没有真正地参与进来。”甘霖说,要补齐社会共治不足的这个短板,需要创新维权机制,要走监管的群众路线,政府建立消费投诉公示制度,把分散的投诉信息集中晒出来。
她举了一正一反两个例子,来说明消费投诉公示的作用。其中反例是波及面甚广的“共享单车变共享风险”。2017年,某共享单车企业突然投诉异常飙升,居当年全国第一。小小一辆单车的投诉量居然超过了大型电商平台和大型商超。由于是新业态,缺乏公示制度,后续的更多消费者不能及时获得投诉信息而得到预警,最终暴发了系统性的押金风险。
“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都习惯于在花钱的时候先看看商家的好差评。”甘霖说,而政府打造消费投诉公示,就好比是打造一个政务版的“电商平台”,不同商家就是上面的“网店”,平台上及时晒出各商家的“投诉率”,再千变万化的市场违法行为,也终究逃不过消费者的火眼金睛。消费者用脚投票,良币驱逐劣币,最终是能够提振消费信心,解决烦心事,提升获得感。
她表示,消费投诉公示制度还需要加大力度,全面推行,要拓展线上线下公示渠道,聚焦投诉集中企业以及多发易发的问题,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让信息更公开,市场更透明,消费更放心。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