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老字号园区挺起发展新脊梁
发布时间:2018-05-31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中山市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基地在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中山火炬区”)挂牌成立并开始运营。该基地拟每年举行“双创”服务活动50场以上,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作为全国首批21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中山火炬区是全国拥有“火炬”桂冠的3家高新区之一,“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一股”也诞生于此。
“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是珠江西岸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山火炬区管委会副主任邓军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山火炬区面临着嵌入创新链条、参与国际分工的新机遇,通过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等举措,这里正挺起转型发展的“新脊梁”。
扶持产业集群
4亿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05年,龚俊强带着20多人的光学团队,在中山火炬区创立联合光电公司。他们开发出了当时国内市场上像素最高的130万像素定焦摄像头,并迅速占领市场。
2016年8月,全球第一款变焦全玻璃微型投影光学引擎又在联合光电问世。“有了激光投影电视,可以不需要屏幕就能直接投影在墙壁上。”在公司展厅里,联合光电行政部总监王炳忠介绍说,目前该设备大屏清晰度、亮度、色彩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未来,消费者花费较低价钱购买一套高清投影设备,就能在家享受影院般的观影效果。
“当机组投入运行后,每台风机的实时运行和历史信息都将传送回公司总部。”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的智能风场管理系统大厅,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依托大数据平台打造零故障机组与实现无人值守风场,正加快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联合光电、明阳智慧不断跃升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中山火炬区这只“无形之手”。科技日报记者在当地采访得知,近年来中山火炬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健康科技产业、光电产业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引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2017年区财政用于企业扶持的资金达4亿多元,从项目引进、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和企业上市等方面对企业全方位的扶持。
如今,两区(包括翠亨新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48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45.5%,增加值168.09亿元;健康科技产业集群全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377亿元,引进项目21个,投资总额19.5亿元;光电产业也不甘落后,在《光电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支持下,区内发放了3000万元的“红包”助力联大光电、讯芯二期等重大项目落地,引导光电显示、激光设备、光学模组等细分领域成为新增长点。
近年来,这家走过二十多年创业之路的“老牌”高新区通过不断优化科技体制机制,推进孵化平台建设,正不断迸发新的活力——在这片总面积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汇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3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6家。
发力资本市场
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不甘人后
1995年1月24日,“中山火炬”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当年国内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家上市的公司,堪称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一股”。
过去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如今在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火炬高新区同样不甘人后。
作为中山火炬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标杆,该区第一家法定机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
“我们希望打造企业孵化、科技信贷、创业投资和上市培育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并针对科技企业的各类融资需求,整合科技支行等金融机构的产品资源和政府方面的政策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截至2017年底,在科技联合信贷业务方面,全区共有入池企业214家,审批贷款项目262个,涉及金额14.61亿元;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全区共有4家企业境内上市,3家企业境外上市,20家企业新三板挂牌。
中山火炬区管委会副主任邓军介绍,中山火炬区还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和放大杠杆效应,共引进20只基金和6家基金管理企业,基金规模超过43亿元。2017年12月,火炬开发区设立了10亿元的科技创新产业引导基金,并拟参与筹建30亿元的中山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切实有效缓解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
做长双创链条
324家高企齐聚“梧桐树下”
“我们刚来时,只是租了一个办公室,2013年,公司已建起了研发大楼。”2012年3月,以国家专家夏瑜为首的海归创业团队在中山火炬区成立了康方生物公司。
6年时间,康方生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立起8000平方米的抗体药物研发和中试生产平台、6400平方米的GMP生产车间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完成了3亿元的B轮融资;29个在研产品中4个入选卫计委及科技部的“‘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被全球制药巨头默沙东购买,成为默沙东在中国购买的首例创新生物药。
康方生物的迅速成长,除了自身不凡的实力外,也离不开中山火炬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中山火炬区正全力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统筹资源,推进孵化平台建设,支持创客空间、双创基地,以及商事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构建起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全链条。”邓军说。
目前,中山火炬区已有国家级孵化器2个、省级孵化器2个、市级孵化器9个,孵化面积达到55万多平方米,在孵企业379家,孵化器累计毕业企业达112家。2017年2亿多元的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也为火炬区创新创业、培育新动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基地将长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技术检测、产品认证、知识产权、创业创新辅导等服务,并完成省、市、镇区各级政府交付的各类双创服务活动及各种双创辅导项目。”中山市中小微企业双创服务基地主任黄育群表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7年,中山火炬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324家,吸引和集聚了200多家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近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