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5-07-03 16:37 来源:通辽市科技局
年初以来,通辽市科技特派团帮扶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参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决策制订,为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智库。特派团充分调动国家谷子、燕麦、荞麦、玉米等各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协同中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等多家帮扶单位,成功举办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现场观摩会、播前技术指导培训会等相关技术培训3场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10余次,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30余人次,并将“三区”人才科技服务、“特派团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与各类培训工作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当地农牧民的高度认同。
荞麦产业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现场指导,重点加强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指导:推广农业防治(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生物防治(天敌、生物农药)、物理防治(诱虫板、杀虫灯)及科学用药技术,显著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风险。全面了解当地荞麦生产习惯、技术水平、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面临的主要瓶颈,切实提升当地荞麦产业的科技含量、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产业振兴。2024年库伦旗六家子镇达林稿村种植户荞麦喜获丰收,亩产达到350斤,为传统特色产业夯实基础,库伦旗依托“荞麦原产地商标认证”的品牌优势,助推打造以荞麦为主的杂粮品牌。
杂粮产业组,以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为主线,强化产业技术指导服务,根据当地土壤特性筛选、引进、推广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如通杂系列高粱品种、通谷系列谷子品种等适应性强的早熟品种,推动标准化种植,利用其抗旱抗倒伏、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特性,提升产品品质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科技特派员团队紧密围绕基层需求,以科技为引擎,为推动杂粮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的科技力量。普通旱田高粱亩产约1000斤,采用渗水地膜技术后亩产可升至1300斤,优良品种配套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持续推广。
科技特派团牢牢把握国家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要求,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构建了倾心尽力聚人才、真帮实扶解难题、合力攻坚促振兴的良好工作格局。以全力提升农牧民素质为核心,以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培育培训和服务为手段,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开展农牧民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技在农牧业发展、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