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助推呼和浩特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12-12 16:45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技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否快速提升,首先要吸引住优秀的人才。正所谓“王道无近功,万事人为本”,而如何“引凤筑巢”,如何更好地释放科技人才创造激情和活力,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归根到底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呼和浩特市近年来持续在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方面发力,开展了多项扎实有效的工作,吸引优秀企业和个人落户呼和浩特市,为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加大创新政策落实力度。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力度,积极推进财政科技项目绩效管理工作,规范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制定了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标准,出台了《呼和浩特市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同时,为加快科研领域诚信制度建设,编制了《科研信息查询记录表》,对申报单位的科研诚信制度进行网上查询并记录,逐步完备申报单位的科研诚信记录档案,加强对科技项目的管理。
二是人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市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高端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开展自主创新活动。2019年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继续积极促进我市企事业单位与区外的科技合作交流活动,继续加强对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培育指导工作。推荐内蒙古盛邦北斗卫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2家单位申报2019年度亚洲博彩平台排名院士专家工作站。并配合科技厅对已获2014—2015年批准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了验收考核,经过现场答辩,我市有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了验收考核。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引领的我市各科技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引才的主动性,依据自身需求,共引进博士以上(正高级职称人员)高层次科技人才25名。
2019年,“三区”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共选派到我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39人(其中武川县24人,清水河县15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7人,拥有高级职称33人,涉及畜牧、农学、蔬菜、食品科学等领域。“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和选培计划的开展,为我市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扎实推进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围绕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服务。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共组织科技培训活动65期。2019年引进新品种134个,推广新技术286项,培训农民12万人次,带动就业2704人。先后多次组织专家、科技特派员赴清水河、武川县开展扶贫工作,累计组织开展科技扶贫62次,帮扶4033人。有效促进呼和浩特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是科技投入引领作用明显。为引导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科技经费的支持。截至目前,我市共争取上级科技项目303项,争取资金14447.4万元;推荐申报自治区农村领域科技重大专项2项,已通过答辩,目前正审定中,今年我市争取上级科技经费的直接支持有望再创新高。为聚焦产业,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围绕我市乳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共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8项,投入经费4500万元,重点支持拟上市企业及百亿元级工业骨干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突破。实施应用研发项目54项,投入经费1440万元,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工业高新技术引领、社会事业科技、科技合作、成果推广和科研能力提升等科研活动。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