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打造新型研发机构 助力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25-10-23 23:05 来源:亚洲博彩平台推荐外国专家局(科技合作处) 鄂尔多斯市科技局
当“载山”机器人行走于深矿,当绿色航煤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鄂尔多斯,这座因煤而兴的能源之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打破人们对创新型城市的刻板印象。
在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的牵引下,鄂尔多斯市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突破口,打破机制体制藩篱,汇聚高精尖人才,开辟鄂尔多斯发展“多点花开”创新局面。
- 开凿机制破冰,激活创新“源动力”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揭牌
今年3月,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机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正式投用。这一重大突破的背后,源于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与本地能源企业历时三年联合攻关的成果。
“作为首个‘零碳’机场,项目采用‘风-光-储-冷-热-电’跨临界二氧化碳冷热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航站楼100%零碳供给。”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开华介绍道。
这一标杆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里程碑,更是鄂尔多斯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重大突破的生动缩影。自2021年起,鄂尔多斯市围绕能源、现代煤化工、新能源、羊绒“四个世界级”产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顶尖高校深度合作,组建了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鄂尔多斯实验室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在于创新。鄂尔多斯市推行 “政府举办、市场化运行” 的改革范式,明确政府与机构的权责边界:政府以理事会成员身份参与战略决策,建设初期给予财政扶持,后期逐步减少财政“输血”,推动机构通过技术转让、项目合作实现自收自支。这种 “扶上马,送一程” 的机制设计,既保障了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平稳起步,又倒逼其对接市场需求,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通过深化与北京的科技合作,鄂尔多斯成功打通了“北京智力”与“本地产业”的对接通道。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京蒙协作的关键纽带,不仅带来了前沿技术,更引入了先进的创新理念和运行机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汇聚顶尖人才,构筑创新“强磁场”

鄂尔多斯实验室MWh级长时高温工业热储能实验示范项目开车成功
今年5月,MWh(兆瓦时) 级高温固体颗粒储热中试装置在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工业园区成功开车,成果验证了高温固体颗粒储热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标志着鄂尔多斯实验室在 “沙子热力电池” 这一颠覆性工业储热路径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为后续工艺参数系统性优化及百 MWh 级工业示范项目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正积极联合相关企业加速推动产业化示范与市场化应用,开辟工业储热新路径。”实验室项目负责人说道。
在2023年之前,企业为寻求技术突破,需多次往返高校,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往往难以获得持续、深入的技术支持。如今各大高校的院士和科研团队能来到鄂尔多斯市驻场研发、提供技术指导,为企业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
这背后,是鄂尔多斯依托京蒙协作,实施 “同招、同建、同引” 政策机制的成效。鄂尔多斯围绕 “四个世界级” 产业及应用场景,同步招引高端人才,汇聚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为产业创新发展助力。
同时构建“政策+资金”双支撑体系,在2021 年出台 “科技新政 30 条”并迭代至2.0版,多项政策力度比肩沿海城市,累计兑现资金14.9亿元,针对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享受人才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保障。
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金之钧、欧阳明高等院士领衔科研机构,累计汇聚340余位国内外核心科研人员,构建起“顶尖引领、梯队合理”的人才体系,形成“以产聚才、以才促创、以创兴产”的良性循环,一条“引进人才—搭建平台—促进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日益清晰。
- 加速成果转化,彰显创新“硬实力”

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魏飞教授与科研人员开展技术攻关研讨
随着一批批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扎根、高端人才纷至沓来,科研产业化的进程被不断加速。填补区域空白、引领产业升级,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正在这里持续上演。
在工业应用上,鄂尔多斯实验室成功推动二氧化碳/合成气一步法制备芳烃技术、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航煤等关键技术落地转化,实现了从基础原料到高值化学品的高效跃升,有力推动了产业链向低碳化、精细化延伸。
在能源转化上,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则聚焦智慧矿山、镍氢气储能电池等前沿项目,助力能源开采更加安全高效,并在储能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在智能建造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参与研发全国首台套具备产业化标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载山carmo ”。标志着露天煤矿从“减人”迈向真正意义上的“本质安全”。 成功突破煤矿突水体安全深贮关键技术,显著提升矿山作业智能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这些前沿技术的突破,不仅服务于当地,更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的平台,辐射至更广区域。鄂尔多斯实验室、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等研发机构通过开展专家技术培训、推动成果共享与精准产业对接。
立足于此,鄂尔多斯并未止步。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技术辐射范围、深化合作层次,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创新型城市,在科技 “突围”的道路上持续,以新型研发机构集群的强大合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