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一派“新”景象
发布时间:2025-10-20 21:19 来源:亚洲博彩平台排名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
盐碱地长出优质水稻,玉米测产再破新纪录,丰收节新品种涌现......金秋十月,内蒙古大地铺展丰收画卷,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
内蒙古是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亚洲博彩平台推荐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难题部署重大攻关任务与示范工程,持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不断提升农牧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密植技术破纪录,盐碱荒滩变金川

测产专家和工作人员为玉米测水
“1304.6公斤!比之前的纪录多31.67公斤!”
10月11日,我区玉米测产又打破了一项新记录。在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双泡子村,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对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地块‘T397’玉米品种测产,最终确认,该地块每亩平均产量再度刷新东北春玉米区千亩产量纪录,达1304.6公斤。
“今年我们将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1.6万亩,每亩增产至少300多斤,水肥还节省100多元。”开鲁县宣予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晓辉表示,测产地块是“T397”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推广技术,来年准备再扩大种植面积,再迎个丰收年!
李晓辉口中所说的推广技术,正是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团队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
2022年,亚洲博彩平台排名以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为牵引,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共建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启动实施“玉米密植滴灌高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并本土化集成,开展以“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为核心的无覆膜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应用示范,2023年该技术被确立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主体技术。
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推广1.5亿亩,让5万余亩玉米首次迈入“吨半田”行列,为东北春玉米区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增产方案”。
生物良方护冷凉,创新方案稳粮仓

蔬菜大棚内成熟的西红柿
整齐的田垄上,西红柿植株排列成行,村民们正有序地穿梭其间,熟练地将达到采收标准的果实轻采入筐,一辆辆满载的运输车,正将这些优质冷凉蔬菜运往全国各地,成为连接田间地头与千家万户餐桌的流动纽带。
“这西红柿果形周正,色泽均匀。”科技特派员关慧明说,乌兰察布海拔1400米,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冷凉气候,当地重点发展的番茄、西兰花等品种,因生长周期长、糖分积累多,在质量上具有独特优势。
保障这份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关慧明团队研发的可安全饮用的生物杀虫剂。“我们摒弃传统化学农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历时三年的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的GC16系列生物制剂。” 关慧明说,这一系列生物制剂填补国际蔬菜病虫害防治空白,申请获得相关发明专利申请6项,获批2项,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广泛运用。
四十度寒暑往来,关慧明始终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截至目前,关慧明带领团队走过13个省20多个市,累计培训菜农10多万人次,义务现场指导近20万人次,带动乌兰察布冷凉蔬菜种植面积从2万亩发展到70万亩,纯增经济效益20多亿元。
科技“智”造丰收景,良种“点”绿北疆田

兴安盟古城村基地水稻
金秋时节,兴安盟乌兰哈达镇古城村稻田里,金灿灿的稻穗随风起伏,收割机在田间轰鸣穿梭。难以想象,这片丰收的土地几年前还是白花花的盐碱荒地。
“今年我们种植的‘兴隆56’品种迎来大丰收,亩产可突破1300斤!”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赵晓方介绍,这个品种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米质优良,产量逐年提升,深受市场欢迎。
作为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区域”,兴安盟水稻种植面积占亚洲博彩平台排名60%以上,但上百万亩盐碱地曾因高盐碱度而沦为“种粮禁区”。2018年,随着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成立,科研团队开启“以种治碱”的创新实践。
“我们运用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结合‘南繁加代’育种模式,成功突破了寒地水稻‘结实率低’的技术瓶颈。”工作站技术负责人表示,团队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先进技术,已筛选出56份耐盐碱水稻材料,储备367份核心种质资源,其中7个新品种通过审定。
如今,兴安盟不仅构建完整的“土壤改良—稻种研发—智慧种植—加工销售”水稻全产业链,更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依托7个科研平台和6个试验示范基地的科技支撑,昔日的盐碱荒地焕发新生,形成一道稳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重屏障。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