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反向飞地”激发区域协同发展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10-19 22:14 来源:亚洲博彩平台排名外国专家局(科技合作处) 赤峰市科技局
开栏语
2023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其中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京蒙科技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助力两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业等各类社会创新机构和创新主体共建创新平台突破15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效运行,助力两地各类社会创新机构和创新主体实施科研项目达到600项以上。
今年以来,京蒙两地持续加大协作力度,累计举办各类对接交流活动30余场,双向精准推送创新需求和科技成果近150项,引导推动“微能量芯片采集及应用”等50项标志性合作项目落地建设。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安排国内科技合作项目45项,其中75%的项目合作单位来自北京地区,首批备案的科创飞地中4家在北京落地。
2025年是六个“倍增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为深入展现京蒙科技合作的生动实践与突出成效,我们特别推出“京蒙协作谱‘新’章”专栏,将聚焦京蒙协作标志性合作项目、共建平台的创新活力、人才引育的积极探索等内容,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两地在科技合作领域的最新动态、成功经验与创新做法,一同见证京蒙携手,以科技创新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的精彩进程。
一座承载着京蒙两地协同发展使命的“科创飞地”——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正加速建设发展。作为内蒙古在北京建设的首个“反向飞地园区”,它探索了一条“企业研发在北京,生产落地到赤峰”的产业协作新模式,为京蒙帮扶工作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树立新标杆。
2008年以来,赤峰市城建集团位于北京经开区中和街5号地块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面对“沉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难题,赤峰市委、市政府于2021年4月率先行动,依托京蒙协作机制,启动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建设,打造赤峰市在京“科创飞地”,通过聚合两地政策优势,叠加享受北京市、经开区、赤峰市及西部大开发等多重政策利好,搭建起人才引育、技术嫁接与资本对接的立体化平台,为内蒙古破解高端人才短缺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
从“沉睡地块”到“科创高地”,这片土地华丽蝶变为投资概算6.22亿元、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科创园区。其中,近4万平方米的核心功能区,正着力打造成赤峰在北京的产业研发平台、产业培育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招商引资平台和招才引智五大平台,可灵活适配不同规模企业的研发与生产需求。

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建设项目,是京蒙协作向纵深推进的创新实践,也是京蒙全面合作2025年重点项目、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内蒙古“十四五”规划项目以及赤峰市与北京市经开区全面战略协作项目。该园区打破传统帮扶模式,按照“企业研发在北京、生产落地到赤峰”的核心思路,以园区为纽带,将北京的科技、人才、资本优势与赤峰的产业、资源优势深度融合,既以北京经开区的创新所长补赤峰产业升级之短,又以赤峰的资源所能供北京经开区发展之需,推动协作从“单向支持”转向“双向共赢”。
对赤峰而言,这一“反向飞地园区”不仅是借力首都资源突破地域限制的突破口,更是构建“研发—孵化—转化”全链条的关键支点。对北京经开区而言,该项目通过盘活闲置资产焕新产业空间,为区域城市更新注入活力,进一步强化经开区作为高精尖产业枢纽的辐射能力,成为亦庄新城提升时尚气质与创新活力的新名片。

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项目外观图
当前,园区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2025年11月正式建成。目前,基础主体工程、幕墙外墙工程、机电工程均已完成,正在推进公共区域装修与配套附属工程。园区正式运营后,赤峰市将其打造成改革创新的对外窗口、产业升级的外在引擎、“科技突围”的前沿阵地、京蒙协作的示范工程。
反向飞地是“飞地经济”的一种,是欠发达地区主动在发达地区设立研发、孵化、人才等基地,通过借势借地借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的牵引下,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的“飞地”效应将不断释放,打破传统飞地经济中资源单向流动的局限,为赤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使得我区能够更加主动地融入首都的发展轨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北京动能”。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