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协作谱“新”章 | 额济纳蜜瓜产业迎“甜蜜升级”
发布时间:2025-09-16 23:00 来源:亚洲博彩平台推荐外国专家局(科技合作处) 阿拉善盟科技局
开栏语
2023年,自治区党办、政办联合印发了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其中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京蒙科技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助力两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业等各类社会创新机构和创新主体共建创新平台突破15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效运行,助力两地各类社会创新机构和创新主体实施科研项目达到600项以上。
今年以来,京蒙两地持续加大协作力度,累计举办各类对接交流活动30余场,双向精准推送创新需求和科技成果近150项,引导推动“微能量芯片采集及应用”等50项标志性合作项目落地建设。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安排国内科技合作项目45项,其中75%的项目合作单位来自北京地区,首批备案的科创飞地中4家在北京落地。
2025年是六个“倍增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为深入展现京蒙科技合作的生动实践与突出成效,我们特别推出“京蒙协作谱‘新’章”专栏,将聚焦京蒙协作标志性合作项目、共建平台的创新活力、人才引育的积极探索等内容,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两地在科技合作领域的最新动态、成功经验与创新做法,一同见证京蒙携手,以科技创新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的精彩进程。
金秋时节,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迎来蜜瓜丰收季,田间地头瓜香四溢,农户们忙碌而喜悦。
自2023年以来,额济纳旗人民政府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紧密合作,依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从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品牌打造到市场拓展全面发力,为当地蜜瓜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能,有效带动产业提质与农民增收。
“以前种蜜瓜靠经验,品种单一、产量也不稳定,现在有北京专家帮忙选品种、教技术,不仅瓜长得好,卖价也高了!” 额济纳旗蜜瓜种植户王军林的话,道出了当地农户的共同感受。
品种迭代的持续发力,助农增收。在品种培育上,两地合作搭建蜜瓜研发中心,引进涵盖不同口感、成熟期和生态适应性的蜜瓜新品种60余个,开展品种筛选与示范试验,一批表现优异的新品种正逐步推广种植,为额济纳蜜瓜品种迭代提供了“种质宝库”。
北京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和食品营养研究所专家就蜜瓜新品种试验示范栽培种植、田间管理等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甜蜜革新”为品种选育精准化、技术迭代高效化、产业提质规模化注入强劲科技动能。针对传统露地栽培产量低、品质不均的问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团队量身定制冷棚吊蔓蜜瓜高效栽培模式,通过引入水肥一体化栽培、吊蔓栽培及精准水肥管理等技术,额济纳旗蜜瓜生产密度实现大幅提升,由传统每亩900株增至2000—2400株。“以前露地种瓜,赶上雨天就容易裂果,现在冷棚吊蔓种植,瓜型周正、甜度也稳定,客商抢着要”农户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技术红利”。
好瓜也要有好品牌。为提升额济纳蜜瓜的辨识度,两地联合设计“蜜瓜杨杨”专属IP形象,以可爱的卡通蜜瓜造型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宣传,以短视频形式生动讲述额济纳“戈壁绿洲育好瓜”的故事,呈现额济纳旗独特的气候条件、安全的生产环境和人与蜜瓜和谐相处的种植故事,向消费者传递当地适宜蜜瓜生长的优质气候环境、自然人文底蕴及生产技术。在今年第二届蜜瓜产业发展推介会暨全网发售仪式上,带着IP标识的蜜瓜产品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采购商关注。
市场渠道的拓宽,让额济纳蜜瓜从“戈壁深处”走向“全国餐桌”。2025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协助额济纳旗在北京首农庄园举办了新品推介会,搭建“种植户—采购商”直连平台,助力农户与采购商面对面洽谈合作,高效打通产销链路;在第三十二届中国种业大会上,一串串名字叫人眼花缭乱,大家都在连连惊叹:“没想到蜜瓜有这么多品种!”额济纳蜜瓜设立专属展位,现场品鉴环节让参会嘉宾赞不绝口,进一步打开了全国市场。此外,双方还联合开发蜜瓜白酒、果酱、香水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让“甜蜜经济”释放更多价值。
内蒙古·额济纳蜜瓜(北京)推介会现场,嘉宾们品尝了多个品种的额济纳蜜瓜,纷纷称赞其香甜多汁、肉质细腻
一颗蜜瓜,饱含京蒙情。在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的推动下,额济纳蜜瓜产业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科技化的转变,已形成“育、种、管、销、加工”全链条发展模式,2023—2024年,带动近5万亩蜜瓜种植,亩均增收1000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额济纳旗人民政府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将继续深化合作、同向发力,以科技为笔、以协作作墨,在品种改良、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深耕额济纳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赛道,从品质提升到价值挖掘全方位突破,让“京蒙协作” 的 “甜蜜果实”在戈壁绿洲扎根生长,结出更多助力乡村振兴、惠及两地群众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