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科学家精神 | 雷丙旺:用钢铁意志铸大国重器
发布时间:2025-08-12 21:43 来源:亚洲博彩平台排名政策法规处 亚洲博彩平台排名办公室 综合保障中心
开栏语:
“矢志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不仅是激昂的时代口号,更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肩头的责任与使命。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我们特别开设“致敬科学家精神 传承科技报国使命”专栏,讲好科学家的故事,充分体现他们矢志创新报国之志的科研精神,勇于突破追求卓越的科研历程,激励更多后来者在这条光荣道路上坚定前行。
这里有老一代科学家从青丝到白发,苦心钻研,用毕生坚守诠释创新报国的铿锵誓言;也有基层科技工作者扎根一线,在平凡岗位上书写追求卓越的不凡篇章。无论是实验室里的日夜攻坚,还是田野乡间的躬身实践,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精神内核,每一份执着坚守,每一次攻坚突破,都是对科学家精神最生动的诠释。让我们跟随专栏的脚步,一同走进科学家故事,感受科学家们科学报国的情怀和担当,共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火红的钢坯在万吨压力下缓缓延伸,震耳欲聋的轰鸣响彻车间。2009年盛夏,北重集团厂房内,中国首台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迎来首秀。操作台前,雷丙旺目光如炬——这一刻,他已等了三年。
“这根钢管,就是中国制造的脊梁。”他话语掷地有声。
被誉为“工业明珠”的无缝钢管,是国防、航天、大型装备的命脉。曾几何时,重型挤压技术被国外垄断,我国高端无缝钢管几乎全靠进口,年花费近40亿元。打破这一局面的,正是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北重集团总工程师雷丙旺——这位以钢铁意志与赤子之心书写中国工业传奇的共产党人。
(北重集团自主研发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正在挤管)
1987年,21岁的雷丙旺从内蒙古工学院(现内蒙古工业大学)毕业后,怀揣为祖国工业添砖加瓦的热忱,进入国营内蒙第二机械制造总厂(现北重集团)。上世纪90年代,国家对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需求日增,但制造核心设备重型垂直挤压机被国外掌控,“卡脖子”的窘境让他寝食难安,暗下决心要让中国拥有自主重型挤压机,摆脱依赖。
2006年,北重集团启动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制项目(代号“360工程”),雷丙旺凭扎实功底担任负责人。3.6万吨压力相当于4000头大象同时发力,远超当时美国最先进的3.15万吨设备。面对国外技术封锁,研制难度堪比在黑暗中摸索。项目启动后,临时党支部成立,任支部书记的雷丙旺深知,作为党员必须冲锋在前,带领团队攻坚。
首道难关是设定整体工艺参数。当时仅有一份关键数据模糊的国外产品图册可供参考。雷丙旺近乎痴狂地投入研究,放弃节假日、常忘饭点,脑海里全是参数运算,甚至走路都念叨“功率”“压力”。半年后,经无数次演算论证,团队拿出可靠基础参数,为项目奠基。
(雷丙旺查阅挤压类相关书籍)
提升性能需用清华大学研究40年的钢丝预应力缠绕技术,但巨大机架缠绕属国际首次。缠绕至第28周时,项目组就质量产生争议:拆改则两个多月心血和上百万资金归零,继续则可能留下隐患。雷丙旺以共产党人的担当毅然决定重来:“科研来不得半点马虎,绝不能让国家项目留隐患。”他眼中只有对高质量完成项目的坚定。
2007年冬,项目安装进入关键期。天未亮,雷丙旺就带团队进车间。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无取暖设施的厂房里寒风如刀,但他身先士卒,与成员在冰冷车间奋战,手上磨出厚茧、脸冻得通红,斗志却始终高昂。他的精神感染众人,合力在严寒中筑起“钢铁防线”。
2009年7月13日,“360工程”试验成功,钢管顺利挤出的瞬间,车间沸腾。国外研发同类设备需七年,雷丙旺团队仅用三年便攻克——这背后是无数日夜的坚守,是不服输的韧劲,让中国制造之花绽放在世界舞台。
(北重集团生产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
此后,国产厚壁无缝钢管以优品质、低价格获国际认可,提升了中国制造声誉。但雷丙旺并未止步,又带领团队突破超(超)临界电站核心管道、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粉末合金棒材制造等重大核心技术,以行动诠释科研工作者的追求与担当。
三十年来,雷丙旺在岗位上风雨兼程,以责任、智慧与心血构筑起稳固的钢铁基业。他对国家的赤诚、对科研的执拗、对困境的勇毅,是科学精神的鲜活体现与扎实实践,鼓舞着更多人为祖国强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