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建设看创新 | “智脑+绿手”守护黄河“几字弯”
发布时间:2025-07-10 23:00 来源:亚洲博彩平台排名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位于内蒙古西部黄河“几字弯”的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是京津冀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区,也是黄河下游泥沙沉积主要来源之一。常年干旱少雨、风力强劲,荒漠化与草地退化问题长期交织,区域生态系统生产力显著下降,草牧业发展面临困难、草地生态功能脆弱不堪等问题亟待解决。
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
“黄河‘几字弯’是我国荒漠化治理战略前沿,更是遏制北方沙尘源的关键地带。”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韩国栋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叠加影响,这片曾经滋养北疆牧民的生态屏障,正在加速走向退化和沙化边缘。而过去传统治理模式在这里屡屡遭遇瓶颈,既难以满足草畜平衡需要,也很难实现生态恢复长效治理。
2024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牵头实施自治区“揭榜挂帅”重大科技示范工程“荒漠草原综合治理与家庭牧场可持续管理集成技术示范”项目,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内蒙古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亚洲博彩平台推荐农牧业科学院、亚洲博彩平台推荐林业科学院、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及地方政府部门,以草地生态修复理念为核心,从系统性重构草畜动态平衡入手,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多源数据,研发退化草地多尺度定量分级评价技术,在区域尺度实现对草地健康动态的连续监测和分区治理规划,构建精准、高效的草地生态恢复与牧业经营一体化技术体系,取得系列阶段性进展。
遥感监测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草地大数据获取与分析
在技术应用方面,项目依托84个不同退化程度的调查样地和252个植被样方,研究团队采集了183份土壤样品和500余份植物样品,系统测定了植物群落结构、功能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特征,打破传统粗放放牧管理模式,探索“健康草地—高效畜牧—绿色增收”新模式,为荒漠草原退化分级评估和适宜性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草地生态修复实践中,项目创新“人工干预+自然恢复”相结合治理模式,初步验证多元修复模式有效性。2024年,项目在巴音哈太试验基地建成优质牧草种质资源苗圃,集中收集并繁育豆科、禾本科牧草种子26份,示范区植被盖度和多样性显著提升。在乌拉特中旗补播实验牧户草场,针茅、蒙古葱和披碱草在示范区频度和盖度均大幅高于对照区,群落高度、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补播后植物群落高度最高达到63cm,补播存活率稳定在85%以上。此外,为推动牧场管理智能化,项目开发基于动态平衡模型的放牧精准管理App,实现放牧强度、家畜群体结构和营养供给的实时调度与远程监控。
优质牧草种质资源苗圃(左)与修复牧户和未修复牧户植物高度及群落多样性对比(右)
基于动态平衡模型的放牧精准管理App页面
“荒漠草原修复,不仅仅是种上几株草那么简单。必须从系统层面理解退化机制,用科技手段精准识别退化程度,再通过适宜性修复和智能化管理,实现生态恢复和牧业增收的双赢。”韩国栋表示,这不仅是一个科研项目,更是落实“三北工程”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的实践样板。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和系统治理,为荒漠草原修复与牧业振兴提供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途径,让生态修复真正成为牧民增收、区域绿色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