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博彩平台排名

京蒙协作谱“新”章|燕麦秸秆“变废为宝” 科技让草原饲草迎来“新食代”

发布日期:2025-09-30 19:38

来源: 亚洲博彩平台排名外国专家局(科技合作处)  内蒙古工业大学

朗读

开栏语

2023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其中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京蒙科技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助力两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业等各类社会创新机构和创新主体共建创新平台突破15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效运行,助力两地各类社会创新机构和创新主体实施科研项目达到600项以上。

今年以来,京蒙两地持续加大协作力度,累计举办各类对接交流活动30余场,双向精准推送创新需求和科技成果近150项,引导推动“微能量芯片采集及应用”等50项标志性合作项目落地建设。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安排国内科技合作项目45项,其中75%的项目合作单位来自北京地区,首批备案的科创飞地中4家在北京落地。

2025年是六个“倍增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为深入展现京蒙科技合作的生动实践与突出成效,我们特别推出“京蒙协作谱‘新’章”专栏,将聚焦京蒙协作标志性合作项目、共建平台的创新活力、人才引育的积极探索等内容,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两地在科技合作领域的最新动态、成功经验与创新做法,一同见证京蒙携手,以科技创新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的精彩进程。

走进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一台台青贮打包机正收割青燕麦秸秆,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此时的燕麦正处于乳熟期,茎秆鲜嫩,穗部营养丰富,是青贮的最佳原料。

作为当前高效的饲料保存方法,青贮技术的应用让青燕麦秸秆实现了“华丽变身”。工作人员将乳酸菌剂均匀喷洒到粉碎后的燕麦秸秆中,进行打捆裹包青贮或压实密封窖贮。相较于传统的自然风干或简单堆放,这种技术有效解决了青燕麦秸秆营养成分易流失、保存时间短的难题。经过 2 个月的发酵,青燕麦秸秆就能摇身变为酸香适口、营养丰富且耐储存的牛羊“营养餐”。

这项让青燕麦秸秆 “变废为宝” 的关键技术,背后离不开京蒙协作的强力支撑。该技术源自京蒙协作框架下的标志性科技合作项目——由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刘占英教授团队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钟瑾研究团队共同研发打造的燕麦秸秆青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是两地科技力量深度协作、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 破解草原饲草痛点
       京蒙携手寻出路

内蒙古作为我国燕麦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燕麦是一种优良的粮饲兼用作物,凭借耐瘠薄、耐盐碱、耐干旱、耐严寒等耐极端环境的突出特点,被多地广泛种植。然而,当前秸秆类饲料在实际利用过程中仍存营养价值低、消化率差、适口性差、加工技术不足、收储运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推动这一资源高效利用,已成为当前重点研究方向。

相较于传统晾晒或直接饲喂的方式,青贮技术通过厌氧发酵保存植物饲料,既能减少营养的流失,还能有效降解纤维,进而显著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同时,该方法不受季节限制,可实现“随取随喂”,兼具经济性与生态效益。

2023年,依托京蒙协作深化的有利契机,刘占英教授团队与中科院微生物所钟瑾研究团队成功对接,联合申报亚洲博彩平台推荐科技计划项目,一场跨越千里的“技术合力”就此展开。作为牵头单位的内蒙古工业大学拥有丰富的地方微生物资源,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长期深耕乳酸菌选育与青贮技术研究,双方优势互补,恰好为解决秸秆饲料高效利用难题提供了坚实的“智力储备”。

青燕麦秸秆转化为优质青贮饲料

  • 构建“产学研用”闭环模式 

该项目创新构建“产学研用”闭环模式,推动北京科研院所智力优势与内蒙古高校资源优势,深度耦合,为燕麦秸秆青贮难题的攻克搭建起高效协同平台。“针对燕麦秸秆纤维高、可发酵糖少、易腐败的青贮难题,通过三大技术创新实现了突破。”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刘占英教授介绍道,“以重离子诱变技术选育高活性的乳酸菌菌株,解决菌株活性不足的问题;创新采用‘同型+异型’发酵菌剂复配方案,兼顾快速降低pH值与提升青贮稳定性,减少营养流失;优化形成适配内蒙古草原温差特点的标准化青贮工艺。”

该协作模式和技术落地后,有效带动农牧民增收,解决了燕麦秸秆资源化利用及高寒地区饲草短缺问题,同时形成多项科研成果,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项目团队已计划将该模式与技术在全国更多燕麦主产区推广,进一步扩大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农牧民得实惠产业添动能 

  • 京蒙合作结出“甜果实”

“以前燕麦秸秆要么堆在地里占地方,要么只能当柴烧,没想到现在还能卖钱!” 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青贮示范基地里,农民李先生一边看着秸秆被粉碎加工成青贮饲料,一边算起增收账,“自从基地建起来,我家每年光卖秸秆就能多赚八千来块,加上在基地打零工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宽裕多了。”

截至2025年9月,项目已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土默特左旗建设了3个青贮示范基地,累计处理燕麦秸秆超500吨,不仅解决了当地秸秆处理难题,还带动周边80余户农牧民增收,户均年增收约8000元。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则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两者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够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该技术不仅有效实现了燕麦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也为内蒙古高寒地区应对饲草短缺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新技术路径。据研发团队介绍,这一技术将于明年起在区内推广应用,预计可新增优质饲草供应3000吨,为区域畜牧产业提供超2800吨的高品质青贮饲料,有利推动“优质饲草-青贮饲料-生态养殖”的绿色产业链形成。

“我们团队将构建‘菌剂生产-青贮加工-饲喂服务’全产业链体系,实现菌剂本地化量产,降低运输成本。”刘占英教授表示。该团队将在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等燕麦主产区新建10个标准化青贮示范基地,持续以牧民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合作为纽带,让燕麦秸秆青贮技术不仅成为从饲草转化为高品质青贮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技术,更成为带动草原农牧民增收、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致富技术”,为京蒙协作深化写下更生动的实践注脚。


网络赌博网址大全 6686体育集团官网 澳门网络赌场官网 十大博彩平台排名 太阳城娱乐平台官网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科技局 三门峡市林业局 连云港市科技局 赤峰市科技局 天津市统计局